发布时间:2024-07-18 15:02:35 编辑:匠姐妆学苑 阅读:100次
一、极性在各领域中的不同含义
1、宏观领域:物体在相反部位或方向表现出的固有的性质或力量;
对特定事务的方向或吸引力;向特定方向的倾向或趋势;对两极或起电的特定正负状态;
2、细胞极性:
指细胞、细胞群、组织或个体所表现的沿着一个方向的,各部分彼此相对两端具有某些不同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的现象;
例如:
*在腺上皮细胞中,核的位置靠近基部,中心体的位置靠近表面;
*卵细胞质内的氧化还原能、氧的消耗、SH基、核糖核酸浓度的梯度等;
*涡虫的切断体进行再生时,从朝向原来前端的断面上再生出头部,从朝向原来后端的断面上再生出尾部。
3、化学领域:
A、共价键极性:指一根共价键或一个共价键分子中电荷分布的不均匀性;在化合物分子中,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,由于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,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原子一方,因而吸引电子能力较弱的原子一方相对的显正电性。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,简称极性键。
分布均匀-------非极性(弱极性)
分布不均匀-------极性(强极性)
由成键的原子电负性不同而产生,键的极性程度可以用两个原子电负性之差来平衡;
差值 0.4~~1.9 极性共价键;
差值0 非极性键
差值>1.9 不会形成共价键,而是离子键;
B、分子极性:取决于分子内各共价键的极性及他们的排列方式;
多数情况:极性分子中含有极性键,但:含有极性键的不一定是极性分子;
非极性分子即可以含有有非极性键;也可以有极性键,
只要分子高度对称,各极性键之间的正负电荷相互抵消,便消去极性;
*物质的一些物理性质,如溶解度、熔点、沸点等都与分子的极性有关;
*分子极性对物质的溶解性有很大影响——相似相溶——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;*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;溶质与溶剂之间的极性相差越小,溶解度越高;
*在分子量相同的情况下,因极性分子之间的取向力比非极性分子之间的色散力大,所以极性大的分子有更高的沸点;
二、油脂极性:
1、极性(Chemical polarity)指一根共价键或一个共价分子中电荷分布的不均匀性。如果电荷分布得不均匀,则称该键或分子为极性;如果均匀,则称为非极性。
2、 分子的极性取决于分子内各个键的极性以及它们的排列方式。在大多数情况下,极性分子中含有极性键,非极性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。
3、 然而,非极性分子也可以全部由极性键构成。只要分子高度对称,各个极性键的正、负电荷中心就都集中在了分子的几何中心上,这样便消去了分子的极性。这样的分子一般是直线形、三角形或四面体形。
三、化妆品常用成分极性的判断方法及应用:
1、护肤品产品中,各成分的分子极性,可以影响产品的配伍性、稳定性、使用服感、渗透效果等多方面性能;
2、化妆品原料的极性比较:
&可通过比较其官能团(极性键)的不对称性,同等分子量的成分,官能团的不对称性越强,则组分的极性越强;
& 碳原子数越多,相对极性越小;
3、常见官能团的极性排序:
4、两相的极性相差越大,相互的界面张力越大,越易收缩成球,也难铺展开,在肌肤上越易成球形,肤感更滑
5、化妆品组分的极性排列:
大致可以参照如下排序:
水>乙醇>多元醇>皮肤>脂肪酸/酯类>植物油>油醇类/高碳醇类>合成油酯>烷烃类>硅油类;
多元醇与酯类与皮肤的极性相近,所以相对易于在皮肤上铺展开,
水在皮肤上形成水珠(趋向球形);
硅油类在皮肤上形成微小的球形,不易铺开,提供很好的滑感;
以上观点,是匠姐多年职业经验的归纳总结,纯属个人理论,合理与否,望各位读者自行辨识,不要盲目照抄;